练筝是门苦差事,家长要做好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听说哪家孩子不用监督还每天好好练筝,那要么是家长在吹牛,要么这孩子是下一个莫扎特。
学筝之路,贵在坚持,而这种坚持,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
01、上课做笔记,耐心陪练
每次上课老师都会讲一些要点,家长最好做下笔记,平时陪练的时候提醒孩子注意,需要很细致,很耐心,放慢节奏分解,鼓励他的每一个小进步。
02、家长也要懂点乐理
千万不要拿自己“没有音乐细胞”做借口,其实乐理并不难,这跟音乐细胞八竿子打不到关系。音乐是有逻辑的,只有很好的理解音乐逻辑,才能更好的去感受音乐,辨别和评价音乐。家长懂点乐理知识在陪练的时候会用到,否则容易被忽悠。
03、不赶进度,可以慢但不要错
每首练习曲,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希望能赶紧练熟。有时候我们会和孩子约定今天练几遍,但在这个途中,如果发现错误,必须及时纠正,否则练得越多,改起来越痛苦。这些问题怎么发现?那就靠家长自己的乐理知识和上课时的笔记了。
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时,会很有成就感,因为的确比之前弹的更好听了。到了这个状态,他往往还会自发地多练习几遍。
筝童家长应该都有相同的体会,让孩子练筝,一开始从0到1那几分钟特别困难,但只要练进去十多分钟,后面就会比较顺畅。其实大人也一样,周一早上心情跌到底谷,到了周二周三工作状态就出来了。所以,这是正常现象,我们要理解孩子。
04、不要太纠结于姿势
这个提法很大胆,我已经感觉到无数西红柿、鸡蛋迎面而来。当然,正确的姿势、手型一定要教、要盯、要养成习惯。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有调皮捣蛋的天性,偶尔他喜欢站着弹、跳着弹、搞怪地弹,我们为什么不由他去?那只是他享受音乐的形式而已。
无数乐器老师说:有良好正确的姿势,才能继续学到更高难度的曲子,才能弹更广泛更好听的曲子。但如果过分纠结于姿势,很容易直接掐灭了想弹更好听的曲子的欲望。学习的欲望都没有了,空有一手好姿势又有什么用呢?
05、 间断后捡回来很难
暑假出去旅游,将近两个月没有碰筝,回来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暑假前的水平,而且很困难,强烈的挫败感会对钢筝有点抗拒。所以,最好不要有超过一两周以上的间断。
06、如果可能,也陪孩子一起学
一起学习的好处就不用说了,相互攀比,相互刺激,可以“四手乱弹”,可以有很多欢乐。家长会渐渐落后于孩子的进度。
百家筝鸣阶梯状堆叠教学设计轻松进步
01、爱上古筝
兴趣培养,方法和习惯养成,在开放式趣味的音乐学习情景中萌发对弹奏古筝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和初步演奏技能,能够愉快的演奏乐曲
02、多元化提升
每节课,采用小组课+演奏课的形式,通过弹,听、唱、读、创、赏、演7大部分,一个节奏多种演奏方法,面对节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化难为易,快速理解掌握演奏的奥秘!培养即兴演奏、创作、合奏、协作等综合音乐素养能力。
03、奠定基础
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巩固听力,基本节奏,乐理,及演奏技巧,顺利进入第四阶段学习。
04、快速进阶
演奏技能立体化独立的应用,和配合性的应用,学习不同音乐风格作品,提高乐曲演奏表现力,实现演奏水平的快速进阶。
05、创意表现
结合已有经验进行创作,课堂中学习初步创作与创新技能,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演奏,创作属于自己的节奏,满足发现欲望,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力。
06、个性展现
通过弹,听、唱、读、创、赏、演7大部分,一个曲目多种演奏方法,更富设计和指导,充分展现个性和创作才能,在演奏中大胆、自信、富有感染力地展现自我,逐渐形成个人演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