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筝入门 >今天是一代古筝宗师曹正先生诞辰96周年的日子,在此怀念先生!

今天是一代古筝宗师曹正先生诞辰96周年的日子,在此怀念先生!

2022-06-26 04:09:07

    从1947年第一个开办独奏音乐会,到1948年将古筝带入高等音乐学府讲坛;从1950年东北鲁艺古筝专业的创建,到1984年中国第一个幼儿古筝班的开设;从理论研究,到教材建设;方方面面,他都是站在了古筝艺术阵地的最前沿。今天,我们倘佯在古筝事业这百花争艳、繁花似锦的季节里,有谁能忘记这位“平生愿作乐中筝”的筝界泰斗呢?



曹正

曹正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古筝演奏家、古筝届一代宗师,也是全面系统的传授专业古筝技术和理论的音乐教育家。古筝艺术在现代的蓬勃发展是与他一生“不遗余力、贯彻始终”的奋斗分不开的。


2016年12月31日是曹正先生诞辰96周年纪念日,谨此纪念!


1、童年

曹正原名郭成学,字缉光。1920年12月31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大民屯镇(现新民市)。祖父郭宗麟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并兼开药铺大生堂,为人忠厚老实,出诊时常骑一匹快马,人称快马郭先生。42岁那年,被受惊的马踩伤,不愈而亡。去世后,曹正的大伯爷郭宗龙带着他的父亲郭玉理变卖了家产,做起了杂货铺生意兼开绳麻作坊,取名大生祥。由于经营有道,生意兴隆,待曹正出生时家里已经有了五个门面。20年代末期的直奉战争,东北军将领郭松龄倒戈反叛张作霖,社会动荡不安,1931年大生祥被土匪洗劫一空,全家只好回到祖籍河北昌黎县,投靠做生意的姑父张子贞。

       母亲曹玉修是曹正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没有文化但聪明贤惠,她懂得知识和教育的重要性,常常把听来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曹正听,什么二十四孝、孟母择邻的故事都被她拿来做了教材。家务不忙时,她还教曹正剪纸、捏面人,从小就培养了他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以至于后来做埙也能无师自通,并做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二三十年代在大民屯这样一个东北小镇上,所谓的大众音乐要算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的锣鼓乐了,锁呐声一响,曹正便兴奋地随一群孩子跑去看热闹,有时,自己也打个小锣小镲的跟着队伍走上一圈方才罢休。在大生祥对街的一家店有台留声机,它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曹正,里面放什么,他就跟着唱什么,渐渐地听音乐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曹正9岁上的小学,除了功课优秀外,他还参加了学校的鼓乐队,敲敲打打的甚是开心。学校学的歌曲回家时也总要唱给母亲听。那时学校有位教语文的董先生经常闲来无事吹一段箫自娱,曹正听了非常喜欢,便央求先生教他,很快他就能自己吹奏乐曲了,这还不够,柳条也被他拿来作成了乐器,跟小伙伴们玩时,总要吹上几支小曲炫耀一番。童年时期对音乐的痴迷使他在选定自己终身事业的问题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北京求学

1936年,曹正高小毕业,由于家里经济状况不好,继续上学是不可能的了。当时他的大姐郭静珍在北京道德学社做事,来信告诉他在那里只要尽义务不花钱也能学知识,求学心盛的曹正便在姑父的资助下来到了北京。道德学社是一个具有宗教性质的社团组织,它办社的宗旨就是宣传孔孟之道,劝人为善即所谓“学宗孔孟,社艽群英”之意。曹正在这里替文人做些抄写工作,早上读《四书》、《论语》,晚上练字,闲时常去西单和琉璃厂逛逛旧书店。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回到东北做了半年的药铺学徒,1938年2月他又来到了北京道德学社尽义务,当时学社里开办了“经学讲习所”,讲一些诸如诗经、易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书法等课,曹正抓住机会先后从光山陈尧初学《周易》、从牟平邹大(字因陈)学经学古文、从张东寅学隶书、从唐宝琛学说文。几位老师的谆谆教导使他受益非浅,为他以后的理论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及史学基础。其中对曹正治学帮助最大的当属邹因陈先生,他是前清拔贡出身,并留学德国8年学习土木建筑,学识渊博,由于曹正替他做抄写工作很认真加之聪明好学,博得了邹先生对他的器重,经常指点他如何写文章并耐心地为他的文章做修改。





从小对民间音乐的喜好,使得曹正在第一次听到娄树华先生的古筝演奏时,便被那古朴典雅的声音吸引了,用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也不为之过。娄树华先生是河北玉田人,30年代初来到道德学社,边尽义务边向河南遂平的魏子猷先生学古筝。他按照魏先生的传统教学方法研习古筝:先熟读乐谱,再行操缦,每首筝曲每个指法都是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学到手的。30年代中期,娄树华经常参与在京音乐界的活动,定期在电台广播古筝独奏,参加音乐会表演古筝节目等等。1935年,他参加了“中国音乐旅行团”(由德国人招慕组成)赴欧洲旅行演出。据当年《沙漠画报》报道,“中国音乐旅行团在维也纳这座世界闻名的‘音乐之城’成功的表演活动,使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乐中筝受到了国际上的称赞和推崇,为祖国音乐文化争得了光辉和荣耀。”娄树华先生回国后,曹正便拜他为师开始学习古筝。为了充实教学内容和施教方便,娄树华在河南魏子猷的传谱《中州古调》的基础上,移植了古琴曲、江南丝竹等曲目,充实了古筝曲的内容,并借鉴古琴减字谱的指法符号和名称,改造了工尺谱为专用的“古筝指法谱”,同时还编订了《古筝练习曲二十一首》以及用于表演和教学的《古筝曲选集》。曹正早年学习均得益于娄先生为他安排的练习曲及曲目,从《小开手》到《渔舟唱晚》,每支曲目要求都甚严,曹正学的也是毕恭毕敬,认认真真。《渔舟唱晚》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声韵配合的妙用,诗情画意,切题发挥,突破了地方风格的时空界限,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佳作。曹正一句一句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将旋律与意境结合起来,做到每一个音都有意,每一句旋律都入境,左手的按颤揉滑也是韵味深长,含蓄得法。在快板部分就分速度练习,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由于是在十三弦筝上演奏,花指运指范围到了高音区就变短了,曹正便利用这一点,在反复最后一段时(速度最快的一段),每一组花指都减少过弦数,这样就提高了速度,非常巧妙地使全曲进入了高潮。

曹正对《渔舟唱晚》的深刻理解与科学的练习,使此曲成为他的代表曲目,他走到哪里《渔舟唱晚》就响起在哪里,跟他学琴的学生,《渔舟唱晚》是必须学而且是必须弹好的曲目。今天我们无论是在舞台上、广播里或是在电视里,都会听到这首悠扬的乐曲,这与他辛勤推广和普及是分不开的。

有一位有钱人韩哲武向曹正学筝,曹正要离开北京时,韩请来日本在北平的唱片公司为他录制了一张唱片,有《高山流水》、《渔舟唱晚》,这是曹正第一张唱片。



3、在徐州

1940年曹正离开道德学社,1941年至1944年在昌黎田上庄小学任教并开始做埙。

1945年11月曹正来到江苏徐州,经人介绍在警务小学任教,1946年调到徐州市铜山中学教语文,课余时间开始从事业余古筝教学,并常被请到电台广播独奏,因此在徐州音乐界他的名字并不使人陌生。1947年11月1日晚,从徐州市商会大礼堂里传出阵阵悠扬的琴声,观众很多,有的人没有座位也立在那里痴痴地听,会场安静极了,只有琴声回响在礼堂上空,激荡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就是由中原艺社举办的“郭缉光古筝独奏音乐会”的盛况。音乐会精心安排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筝曲目,有《天下大同》、《太王施怨女》(又名《关睢》)、《高山流水》、《捣衣曲》、《平沙落雁》、《阳关三叠》、《梅花三弄》、《渔舟唱晚》共八首。会上还有胡季英女士的南胡、刘乐夫(铜山中学艺术教员)先生的琵琶助奏。音乐会连续开了两天,在当时国乐不受重视的背景下能这样成功当属不易。演出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报纸上也好评如潮。这是近代史上我国第一个古筝独奏音乐会,它的成功说明古筝这件民间乐器已具备了开独奏音乐会的能力,它不仅达到了主办者宣扬国乐的初衷,还使曹正看到了古筝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促使他义无返顾地走上推广、普及的古筝艺术的道路。

窦树百先生是铜山中学的教务主任,与曹正很投缘,谈话间曾建议他“在理论上多用些工夫,一方面从演奏技术上用工夫,一方面从理论上用工夫,双方并进。在这古乐式微的时代,要振一振古乐的精神。”曹正接受了建议,开始编纂古筝的教材并研究古筝理论。1946年6月他编辑了《古筝谱》,这是古筝界最早的简谱油印本之一,书中介绍了古筝的历史渊源、演奏指法及曲谱,虽然只是薄薄的一本,但窦先生在评论中称赞它“芥子纳须弥”,有“尺幅具千里之势,既能入门,也能深入学习”,并充满希望地预言他的理论研究也会更加精深的。


演奏和曲谱并不能使广大爱好者更深入地了解国乐、了解古筝,只有文字是最有力的工具。曹正宣传国乐,并在古筝理论研究这片处女地上开始了垦荒工作。他先后发表了《谈筝》、《为爱好音乐的同志们进一言》、《筝话》等文章。在《为爱好音乐的同志们进一言》这篇文章中,曹正写到:“学习国乐的人们,必须承认自己的弱点,接受别人的批评,,更要采长补短,来充实我们的本身才是,至于学习西乐的人们,也不能卑视国乐太幼稚。爱好国乐的同志们胡不就此负起发扬音乐的使命。”铿锵有力的语言为大家指出了如何看待和改善国乐的方式、方法。在《谈筝》一文中除了谈到筝在历史上的地位、发展与变化,更是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我们一般负有发扬斯道责任的人绝不能以一古调独弹和夜郎自大的行为而辱没了他的身价,一定要肩负起复兴的责任来向大众化的途径上走去,才不负发扬古筝的使命。”这段肺腑之言与1927年刘天华先生在《我对本社(国乐改进社)的计划》中的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处。(“我既然是中国人,又是以研究音乐为职志的人,若然对于垂绝的国乐不能有所补救,当然是件很惭愧的事。”)曹正和刘天华先生要拯救国乐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决心,要发扬光大国乐的信心是令我们每一位国人所钦佩的,尤其是他们都通过开音乐会感受到二胡、古筝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且头脑清醒,旗帜鲜明的认识到要发展就要走大众化道路。《谈筝》中的这段文字无疑是曹正决意走上古筝艺术道路的宣言书。

1946年10月,在南京曹正经娄树华先生的介绍拜识了梁在平先生,并向他学习了岭南派筝。

1948年5月,在徐州曹正与范乐天、郑培新、刘玉龙、毛蓬春、童宜风等人共同发起创办了“薰风筝社”,为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徐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曹正的艺术道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中,从这里起步,三年间从开独奏音乐会到编纂简谱教材到开始理论研究工作无不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徐州的所作所为已经与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有了质的区别,他看的更宽更广,做的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为以后的心愿业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国立音乐学院(南京)专业教学与古筝指法符号的诞生

1948年2月,当时在国立音乐院。程午嘉先生到徐州访筝,经娄树华介绍找到曹正,程先生介绍曹正到杨荫济家试奏(相当于考试),后曹正被聘为国立音乐院国乐组的古筝教员。1948年7月,一个学期结束,程午嘉兼任了古筝课,曹正又回到徐州继续教书。

国立音乐院是我国现代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所聘教师均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对于27岁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音乐教育的曹正来说,在这里任教无疑是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当时在国乐组任教的有杨荫济、曹安和、刘北茂、陈振铎、储师竹、夏一峰、程午加等人,曹正除了向梁在平继续学习古筝,还向夏一峰学习了古琴。为了使教学更加正规、专业,他把工尺谱曲谱译成简谱和五线谱传授给学生,还依照删繁就简、简单明了的原则设计了古筝指法简化符号,提高了学生学琴效率。


待续·······



本校还包含以下课程:

古筝快乐素养班 4-7岁

古筝流行歌曲弹唱班

古筝中高考集训班

古筝考级专修班

古筝夕阳红班

乐理视唱班

尤克里里班

吉他班

···

还在等什么,快来报名吧!!!


微信长按可关注乐学古筝微信公众号


!!最专业的老师,培养最优秀的你!!

咨 询 电 话:13331279737 13784982805

地 址:保定瑞星路新一代C区北门西行201212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古筝培训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