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筝入门 >【智性语文】|高三作文“对与好” 的修改演示

【智性语文】|高三作文“对与好” 的修改演示

2022-06-16 02:29:25

高三作文“对与好” 的修改演示    


        

【个案对象】李同学,中关村中学高三学生,西城区试卷得分129分,作文42分(满分50)。

【辅导老师】理型语文  邢老师


【原题回放】2018届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

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而另一面,“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比如符合校规的着装不一定是学生心仪的着装,比如书法家为了写出好字常常打破正确的笔顺以求艺术上更美……

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对与好”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只有对的,才可能是好的”“无过便是功”“只要是好的,终会是对的”……

对此,你又有着怎样的看法? 请以“对与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审题】

材料提供的两则事例,目的是为了引发对于同一事物从不同的利益群体(或个体)出发所引发的对于“好”与“对”这个概念的不同的初级界定——“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而另一面,“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

继续推演,与立意有关的语句终于出现:“只有对的,才可能是好的”“无过便是功”“只要是好的,终会是对的”

这三句话,实际是两个层面上的归结:

“只有对的,才可能是好的”“只要是好的,终会是对的”——好与对的充要条件。

“无过便是功”——消极颓废,是伪命题。

这样,这篇文章的审题结果,是一个中心:

又对又好,是做人做事的终结目标。

【立意方面的任务】

拓开深度;

建立高度。

【谋篇布局】

是什么:什么是“对”,什么是“好”。

为什么:为什么只有对,才能好,二者为什么相依相存。

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好。

【学生考场文章】

       

          

                    对与好
 

对,即为正确,是一种硬性的、以社会长期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而做出的有益于个体、社会、国家判断和规定,【诠释得不清楚,既然是一个“是”字句,就要有明确的主语和宾语。这里,主语是“对”(即“正确”),宾语却没有。再者,对,本来就是对自己或他人的一种界定评判的结果,不能从行动者角度来诠释。应该改为:对,即为正确,是一种硬性的、以社会长期积累的经验为基础,道德或法律对有益于个体、社会、国家的行为的判断和规定。】例如,法律、法规等;好,则是一种群众基于自身感情倾向而做出的选择与判断。【“好”的概念也诠释不清,应改为:好,则是一种行动者基于自身感情倾向而做出的行动结果的认定与判断。】"对"的标准往往不会因时间、情况的改变而做出大的变动,"好"则反之。我认为,在"对"与"好"不冲突时,应选择同时符合两者的选项;在冲突时,应选择并坚守"对"的选项。中心论点的提出,犯了极为严重的错误:1、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一清二楚,绝不允许出现观点不明确、模棱两可的状况——在"对"与"好"不冲突时,应选择同时符合两者的选项;在冲突时,应选择并坚守"对"的选项——这等于什么都没有说;2、不要把写作中的分论向度中的某个点扩大化,掩盖甚至替换中心论点。在"对"与"好"不冲突时,应选择同时符合两者的选项;在冲突时,应选择并坚守"对"的选项——这完全可以在“怎么做”的分论部分提出这样的举措,但是作为中心论点提出,绝对是不合适的。

选择"对",是因为"对"所代表的是公正、客观的准则,是在考虑了所有因素后做出的能最大化满足所有人利益的标准。一则规定,例如"轮滑事件"中的交通规则,它的存在是为了保障行人、车辆乃至整个交通状况的安全,遵守它既为"对"。而两位大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做的是"好"(所谓圆青春梦云云),殊不知此举是将他们自己与道路上行人的生命置于不顾的愚蠢举动。但他们眼中没有长远、重要的安全,只有肤浅的所谓欢乐。这何尝不是一种因小失大?故我认为,在"对"与"好",应选代表了更长远利益与智慧的"对"。
 

选择"对"而非"好",是因为"好"是一种群众的感情与道德审美的体现,而在"好"与"对"冲突时,这种感情,道德审美极有可能是错的。【这个推论还是没有揭示出最本质的原因。所以,基于这样基础上的推理会漂浮于事理表面而进入不了本质。这里这样修改一下就非常有必要了:选择“对”而非“好”,是因为“好”是一种群众的感情与道德审美的体现,而在“好”与“对”冲突时,这种感情,道德审美极有可能是错的,因为它属于“小我”的范畴而非“大我”的高度。“小我”就是囿于个人修养、阅历及个人利益而对具体行为做出的片面狭隘的认定;“大我”则不然,是在群体、组织、。】如二战时期,。显而易见,这是个"不对"的行为;但在德军眼中,却非常之"好":他们在创造美好的帝国,为世界带来福音!这种"对"与"好"的冲突即源于人们道德审美的扭曲,而既然这种"好"是错的,人们自然不应遵循它。【修改为:这种"对"与"好",,这种“小我”的"好"是错的,自然引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反对。】回到"轮滑事件": 无数网友为大学生违反规定的行为叫好,我从中看不到热血与正能量,我看到的是群众感情的错误站位与道德审美的错误倾向。【修改为:我看到的是个别头脑简单的“小我”的错误站位与道德审美的错误倾向。】幸而还有交警站出来坚持"对",否则若全社会只按错误的"好"走下去,将何其可怕!【修改为:否则若全社会只按那些“小我”错误的"好"走下去,将何其可怕!】正如英国作家怀特借其书中人物之口所说: "如果人们的道德出了错,那还不如没有道德。" 当这个错误道德所形成的"好"与"对"冲突时,我们自然应选择正确的"对"了。【结尾句修改为:当“小我”的这个错误道德所形成的"好"与“大我”的"对"冲突时,我们自然应选择正确“大我”的"对"了。


综上【修改为: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好"与"对"不冲突时,应选择符合二者的选项;而在冲突时,应选择并坚守"对"。【修改为:我认为,在"好"与"对"的辩证方面,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又对又好这样的准则并为之奋斗终生。对于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这不仅是选择了长远的智慧与利益【修改为:这不仅是选择了长远利益的智慧体现】,更是坚守了正确的道德与真正的正义。


【修改感悟】:

感觉到我们的同学写得很辛苦,原因在于立意时没有紧紧把握住“对”与“好”这两个关系的明确的内在关系的认定,导致后面的论述缺乏一个一以概之的灵魂性的主旨来引领,显得涣散、分裂,东一榔头西一斧子,乱砍乱伐。所以,立意方面的训练,是重中之重,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实际上,深度拉开以后对应建构,用不着那么辛苦的。不过,只有亲历者才能深味其中甘苦,这样才能知晓取舍,真正进步。

让人欣慰的是,前面对于下定义、做诠释所做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效,奠定了高分作文的能力基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古筝培训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