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筝入门 >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古筝?

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古筝?

2022-08-01 01:07:20




昨天在悟空问答上被邀请回答了这个问题。多年来想对琴童家长们说的话一倾而下。

孩子学琴的心理需要是很多的,按照中央音乐学院周副院长的观点,一般分为6大类:审美需要,亲和需要,成就需要,优胜需要,自由需要,生存需要。

(一)

审美需要层面,家长可以通过多带孩子听音乐会,看山水墨画画展等,拓宽孩子对中国传统古典美的视野,加强孩子自身对美的感受能力。满足孩子享受美,感受美的需求。

在学琴的过程中,基本功固然重要,但每节课也需要和老师沟通适当加入一些好听的,孩子比较容易上手的小曲子,来满足孩子的审美需要,弹着好听的曲子,要比单纯枯燥的基本功课堂和只看技法抠考级曲目,孩子会兴趣更浓一些。

当然,教室的美感布置,家中弹琴区域的美感布置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细节。

(二)

亲和需要层面。孩子天生是希望爸爸妈妈因为自己而开心高兴的。所以需要家长扮演好自己的陪伴角色,给孩子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但很多琴童家长往往回到家后扮演了教练的角色,看孩子弹琴就是不停的挑错,批评。记得网上有个视频,一位爸爸陪女儿弹钢琴,明明他自己把五线谱的音看错了,还一个劲儿的指挥孩子说孩子弹错了,最后气的把当时刚刚上市的iphone x给摔了。

可见,家长在家往往扮演的是监工和教练的角色。而孩子不需要也不希望爸爸妈妈扮演老师助理的角色。他们不希望看到父母因为自己学琴而发脾气,他们会简单的认为“因为我学琴,爸爸妈妈才不爱我的”,于是,对于学琴,越来越反感。孩子弹的对与错,自有老师来纠正,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觉得因为自己弹琴,爸爸妈妈更爱自己了,更喜欢自己了,更开心高兴了。

举个例子,妈妈下班回来时看到孩子正在练琴,也许真的没好好练,但是聪明的妈妈会夸“矮油~ 不错哦,练了一小节呢,咱们争取明天练10小节!”于是,孩子第二天可能真的就练了10小节,因为妈妈很开心看到他练琴。还有的妈妈会怎么说呢?“怎么才练了一个小节啊!是不是又玩去了?!就糊弄给我看是吧!!赶紧练,不练完别吃饭!!” 各位家长,如果你是孩子,你会喜欢哪个妈妈说的话,您会更愿意再练会儿吗?


(三)

成就需要层面。这是无论大人小孩都需要的最常见的心理需要。成就感,是一个人实现自我意志,确认自我力量的表现。能非常大力量的强化一个人的行为动机,从而产生相应的加强版的行动。孩子经过努力,所取得哪怕一点点成就,家长都不要忽视,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肯定孩子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

优胜需要层面。优胜需要是个双刃剑,用好了,动力不断,用的不好,则容易把孩子带入攀比的沟壑,并且一旦攀比消失或差距太大,便会失去动力。比如,邻家孩子考四级,自己家孩子就要考五级超过对方。如果对方不考了,自己也不想学了。这恐怕也是很多家长虚荣心的来源。

成就需要和优胜需要我们放在一起看,经常容易弄混。比如,自己家孩子考试考好了,家长可以有两种夸奖,一种“真棒,因为你认真努力了,所以考的这么好,妈妈真高兴!”,另一种“真棒,你看你超过了班上的谁谁,妈妈真高兴”。前一种是满足了成就需要,后一种是满足了优胜需要。

成就需要每个人都需要,而且动力会持久。优胜需要是双刃剑,可以适当的使用,但不要过分强调。分寸在于父母的拿捏。


(四)

自由需要,每个人都需要自主和无拘束的氛围下做事情,不喜欢被约束和强迫的做事情。

结合上面讲过的亲和需要,爸爸妈妈们需要注意自己对待孩子练琴的态度和措辞。上面举的那个因为生气摔手机的爸爸,他的陪练就是让孩子笼罩在强大的约束和强迫氛围下的。这种气场下,别说孩子,大人也不一定发挥的好吧~

(五)

生存需要。这个说起来,很多家长会觉得没必要,“我怎么会让孩子的生存受到威胁呢?!” 很多家长这样想。但实际上呢,请大家回想一下,有没有说过让孩子自己觉得生存受到了威胁的话呢?“不练琴就别吃饭!”“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这次回课再不好,就不让你回家!” 这些话,大人也许只觉得是气话,而在孩子看来,像是天塌下来一般的警告,不敢不从。

举个我看到的真实案例,在某机构门口,一个小女孩哭着趴在车门上背书,妈妈坐在车里面,车是启动了的。听到妈妈在车里面喊“你背不背? 不背下来我马上开车走!!” 小女孩在车外急的又哭又跳,又不得不拿着手里的小本本断断续续的背给妈妈听。

看到这一幕时,我很是心疼,既心疼妈妈又心疼那个小女孩。都是父母,我特别能理解那个妈妈的感受,北京的培训班学费都是不菲的,再有钱的家长也还是很在意钱花出去的效果的,孩子上课没有好好学,肯定气急败坏的。孩子这个年龄小,不理解父母挣钱努力保证家庭生存、努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的艰辛,只知道玩开心。

回想下自己的育儿,有没有类似的情形呢?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呢?

(六)

儿童可以学习的乐器很多,但孩子们的学琴心理是一致的,除了审美需要,家长可以针对不同的乐器种类选择不同的艺术产品给孩子加强享受美的感受外,另外5种人性的基本需要是一致的,无论您的孩子学习的是古筝还是小提琴还是钢琴。。。。。。都需要爸爸妈妈的爱,需要成就感,需要家长合适的鼓励与和睦和谐的练琴氛围。请爸爸妈妈们做好自己拉拉队的陪伴角色,别跟老师抢教练员的角色,孩子不希望也不认为您是教练员。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满足了一个人的基本需要,才能产生动机。有了动机,才有行动。

让孩子爱上一门乐器,请从满足他们的基本心理需要开始。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专业古筝老师,这些话我也对很多家长都讲过,但都是面对面的讲,希望互联网的平台能将这些话带给更多的琴童家长,让孩子们有个幸福的学琴童年。




在学琴路上,您和宝贝有哪些难忘的回忆或问题呢?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古筝培训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