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筝一对一 >古筝教学中有关音色的若干基本问题

古筝教学中有关音色的若干基本问题

2021-02-06 21:26:06


寻常艺术:不寻常的艺术爱好者平台,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艺术、享受艺术、学习艺术、交流艺术、发展职业。微信公众号:xunchangyishu-com。


音色是古筝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用力与放松的关系、基本音色的演奏方法以及不同用力部位、触弦速度与音色的基本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古筝演奏教学中有关音色的若干基本问题。


尹璐老师



尹璐 武汉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硕士、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 、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湖北音乐金编钟奖”古筝组银奖。多次成功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并出版个人演奏专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许守诚订谱的潮州筝曲谱面特点研究》等多篇论文。因其指导的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而多次荣获指导教师奖。




音色是音乐表现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鲍里斯.贝尔曼曾说过“漠视音色就像视觉艺术忽略了颜色的存在或行为艺术忽略肢体运动一样让人感到奇怪。”“掌控音色,从广义上来说应属于技术的一部分,是比那种把音符弹奏得既快又平均的能力更高一筹的技艺。”但是在长期的古筝教学中笔者发现,相比节奏、音准等音乐要素外,习筝者对音色的重视程度远未达到其自身的重要性。很多备考专业音乐院校附中、本科的考生在演奏到较高难度筝曲时还常常出现发音虚、手指无力、音色不均匀等基本演奏方法问题,对音色变化有要求、能控制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了。下文,我将结合自己的演奏及教学体验具体谈谈古筝教学中有关音色的若干基本问题。


一、用力与放松

用力与放松,是演奏任何乐器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古筝演奏同样如此。然而教学中,笔者发现,这个基本问题是很多演奏到较高程度的习筝者还未完全理解并掌握的问题。有些演奏者要么松得软弱无力,要么紧得呆板僵硬。实际上,放松与用力都是相对的,任何问题绝对化便会过犹不及。过分的放松会导致音色虚、散、软,而过分的紧张会导致肌肉僵硬而产生没有弹性、死板的声音甚至是破音。


首先我们来了解触弦与发音的关系。演奏中,我们将力量通过手指与琴弦的摩擦力量传递给琴弦,而琴弦通过震动,通过琴的共鸣体将声音传递出来。因此,要使古筝发出声音,手指将力量释放于琴弦的瞬间手指必须是有一定的紧张度的,否则力量传不出来,声音也虚。将身体之力通过手指传递给琴弦时,一定的紧张度是必要的。


松则通,放松是用力的准备,是力量在运动过程中不断转化、不断积蓄新鲜力量的保证。我们在演奏中强调“放松”是为了让力量贯通,而力量贯通的目的是为了各关节的协调以便更好的发力,让力量更好的作用于乐器。演奏中的放松不等同于睡觉或休息时的“松懈”。我们的演奏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因此我们所谓的放松、用力都应该放在运动的状态中来考虑。


教学中,我们强调“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把握好松、紧的度,并处理好用力与放松的转换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放松。


举一个拍皮球的例子来解释发力与放松的关系。当我们集中手臂、手腕、手掌的力量将把皮球拍下去的瞬间,我们的手会立即放松,而当拍皮球落到地面后会立刻反弹回我们手中。这就是“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的道理。如果我们不使用足够大的力量球不会自己运动,更无法重新弹回到手中,如果拍击球的瞬间没有迅速的放松,我们无法继续准确而有节奏的拍球。古筝演奏中基本音色的用力方法也与此类似。我们将力量集中到要演奏的手指,该手指暂时紧张,通过与琴弦产生摩擦的方式将力量释放出去,同时迅速放松,这时我们演奏的手指会自然反弹到发力前的位置,这样在放松的时候我们又能积蓄新的力量运用到下一个音,而发出的声音也会饱满并富有弹性。


当然,这只是古筝演奏中最基本的用力方式之一。演奏中,因分句、呼吸等要求,发力的速度、部位、力量大小都与音色息息相关,下文再详细论述。


二、基本音色的概念与演奏

正如每个人说话的嗓音各不相同,任何一件乐器,也都有其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既是这件乐器最善于被演奏及把握的音色,也是该乐器最有特点并区别于其他乐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如二胡等拉弦乐器善于演奏线性音乐,古筝这件弹拨乐器,其基本音色应该是饱满而富有弹性的点状音色。因此,有控制的演奏出饱满、均匀而有弹性的点状音色,应该是古筝演奏者应掌握的最基本的演奏技能。唯有在掌握最基本的发音方法的基础上才能追求更丰富的音色变化。


另一方面,从音乐表现的角度,无论哪一种乐器,无论该乐器善于或不善于演奏,音乐的表现都是丰富的,音色都应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着。任何乐曲都包含着对比与统一,音色同样如此。对于音色的对比人们往往会用“连奏”与“断奏”、“歌的”与“舞蹈的”这些形容词来描述,而笔者认为这些抽象的表述其根本演奏方法或变化基础源于音色的“点”与“线”。当然,有时这种区别是明显的。


例如歌唱性旋律乐段多为线性音乐,应该流畅、通顺;舞蹈性乐段应该跳跃、弹性,则应运用“点”状发音,然而多数时候我们不能绝对的区别音乐的点与线。例如有些时候我们追求点中有线的音响效果。但无论如何,点与线这两种基本音色确是我们要演奏好任何一首乐曲都要掌握好的。只有在掌握了最基本的发音方法及其原理,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因此,我认为在初学古筝演奏的阶段便应给学生树立基本的音色概念,并从演奏法上,在单音训练阶段便同时训练点与线的触弦,并启发学生思考、聆听触弦的快慢深浅、指腕肘臂发力的不同之于音色的变化。以下就如何演奏点与线的音色进行论述。


1、“点”状音色的演奏


首先来看“点”状音色的演奏。古筝是一件弹拨乐器,乐器的性能决定古筝发音具有颗粒性强、余音短的特点,因此,古筝的基本音色应该以点为主。那么如何发出饱满、均匀富于弹性的“点”状音色呢?当然,音色的变化与发力、触弦点、义甲的材质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我个人认为,发力的问题则应该是最为核心也是最主要的,这里仅就发力进行论述。


上文曾用拍皮球的例子阐述了用力与放松的关系。古筝演奏中,运用类似拍皮球这种迅速的发力与放松的演奏方法,其音色便是集中而富有弹性的点状音色。在演奏快速跑动、强调爆发力等以“点”状音色为主的音乐效果便可以选择这种发力方式。如筝曲《战台风》开始的和弦就可以选择这种发音方式,以表现富有节奏律动及爆发力的音响效果:


谱例1:《战台风》


实际演奏中,发力与放松转换的时间越短,发力关节越小,力点则越集中。手指小关节是我们与琴弦接触最近的一个关节,因此小关节的独立、灵巧是至关重要的,但仅仅靠小关节本身的力量却又无法满足深、沉、厚重等效果的,因此从用力的角度,我们即要能掌握小关节主动的快触弦快放松的演奏方法又要能把握大臂主动的慢触弦慢放松等多种用力方式。


2、线性音色的演奏


任何音乐作品都应有丰富的音色表现,作为弹拨乐器的古筝虽然更善于演奏“点”状音色,但为了音乐表现的丰富,也要能演奏好线性音色,为抒情、缠绵等音效做准备。线性音色的特征之一就是持续、连贯。在弹拨乐器古筝上做出连贯的音色,相比起弦乐要困难许多。与“点”状音色的演奏快触弦、快放松的用力相反的是线性音乐重在力量的保持与传递,因此应该是慢触弦,慢离弦,好像触弦的一瞬间只是整个运动中的一个过程,声音已经产生而动作、力量需要继续保持,直到把力量传递给该乐句的下一个音,而不能弹完即松。如《渔舟唱晚》的慢板第一句,就要与上文提到的《战台风》相反,不能弹完即松,而重在感受力量的传递与转换。


谱例2:《渔舟唱晚》


三、用力部位、触弦速度与音色的基本关系

上文曾提及点与线只是最基本的音色分类,实际演奏中,音色的变化丰富而微妙,不能全部以点与线来概括。在明白点与线的基本演奏方法后再来谈谈用力部位、触弦速度与音色的关系。


一般来说,参与演奏的主要关节依次为手指小关节、中关节、大关节、手腕、小臂、大臂。演奏中,参与发力的关节越大,所发出的力量也越大,声音也更宽,反之,参与的关节越小,力量越小;而触弦速度越快,声音越集中,触弦越慢则反之。如演奏“双抹”,往往是快速密集的16分音符,这时强调点状的颗粒性、均匀度。因此,我们应该以手指小关节为主,以快触弦快放松的方法演奏以发出灵巧、弹性的音。


谱例3:《草原英雄小姐妹》


而缓慢、宽广大气的音乐则应将大臂主动参与发力,将力量贯穿到指尖,渗透到琴弦,慢触弦、慢离弦以发出深沉、厚重的音色。如演奏月儿高的慢板乐段


谱例4《月儿高》

需特别指出的是手指独立性是我们演奏的基础,没有较好的手指独立性,在演奏快速乐段时必然会借助手腕、手臂等力量,而手腕、手臂的力量不如手指的放松迅速,因此演奏快速乐段时力量无法循环便造成肌肉僵硬,酸疼。同样,演奏慢板乐段,手臂的力量也要通过手指传递给琴弦,如果手指没用较好的独立性,手臂的力量便无法作用于琴弦。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总结古筝演奏中音色控制的特点是:触弦速度的快慢决定音色集中与否,发力关节的大小决定音量的大小。而将以上两点不同组合则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音色。如:手腕加慢触弦可以产生柔和的音效,而小关节加快触弦则可以产生弹性、颗粒感强的音效。当然,需强调的是这种理解不能绝对,如上文举例的《月儿高》,提出大臂应主动发力,将力量贯穿到指尖、渗透到琴弦,并不等于只有大臂用力、手指、手腕不用力。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切不可孤立片面理解。


优秀的演奏者应该在掌握好基本音色的基础上不断去捕捉、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情绪变化,有目的的去应用不同的手段来控制音色以达到自己所追求的音乐诉求。上文主要阐述了演奏中放松与用力的关系、点与线的音色概念与演奏以及发力部位、触现速度与音色的基本关系。当然,音色的变化是丰富而奇妙的,这首先与演奏者的音乐审美和音乐想象有关,同时也与演奏方法密不可分。上文只是针对教学中有关音色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论述,重点阐述了基本触弦方法与音色的关系,除此之外,触弦点的选择、义甲的角度等也与音色息息相关,这里暂不展开。


参考文献:

1、鲍利斯·贝尔曼著 汤蓓华译《钢琴大师教学笔记》P3


声明: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寻常艺术”;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寻常艺术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咨询微信号:xunchangyishu

投稿Emailxunchangyishu@163.com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寻常艺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古筝培训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