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筝一对一 >我最喜爱的闵行区非遗传承人评选

我最喜爱的闵行区非遗传承人评选

2022-01-05 00:52:43

01

徐振高

“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徐振高,男,1932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岁起便从事乐器制作,师从缪金林,现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技术顾问。在我国古筝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被业内誉为“古筝之父”。

1958年—1997年,进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专事古筝制作。

1993年,获“国家高级技师”称号

2010年,被评定为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级名录项目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4年,获得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02

张石明

“沪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石明,男,1952年1月出生于上海。土生土长的陈行人,从小在祖母和母亲的影响下,对沪谚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之后的工作经历也都和沪谚有着不解之缘。长期从事沪谚的非遗挖掘、申报和传承保护等工作。

2000年10月—2006年12月,担任浦江镇人民政府副调研,深入开展对沪谚的非遗挖掘、申报和传承等工作。

2007年3月,为申报“陈行口头文学”成为市级保护项目,组织成员拍摄申报片。

2007年6月,“陈行谣谚”成功申报为上海市非遗项目。

配合镇文体中心采集、编辑、出版了《浦江土语》

2010年,被评定为沪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03

周曙明

“沪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周曙明,男,1948年2月出生于上海。从小对沪谚有着浓厚的兴趣,致力于沪谚的保护与传承。

1988年,协助县集成办主编张乃清先生编纂《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县分卷》。

2006年6月,编著并出版《上海浦东民间童谣选》。

2010年,参与张乃清先生著《沪谚新编》的校对补充,为成功申报陈行口头文学、沪谚为区、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出了成绩。

2010年,《上海浦东民间童谣选》入选《上海10年文化词典(2010年)》。

2010年,被评定为沪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04

高占春

“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高占春,男,1936年2月出生于上海。14岁开始学习琵琶、二胡、月琴等乐器的制作,师承其父高双庆。对琵琶制作有较高的造诣,为琵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现为上海琵琶协会理事,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多项活动,宣传中国民族传统器乐文化。

60年代初,与李伯寿等人成功在琵琶中设置八字音梁,使琵琶的表现力和声学品质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2年,在《乐器》杂志上发表《琵琶制作》一文,是我国琵琶制作史上第一次发表的专业性文章。

1984年,参赛琵琶获得国家银质奖;

1993年,被上海市劳动局评定为高级技师。

2012年,被评定为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05

周若妹

“颛桥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周若妹,女,1944年10月出生于上海。长期从事剪纸艺术,擅长徒手剪花鸟、十二生肖等,喜欢研习彩色剪纸。

2004年以来,作品连续参加市、国家、国际级剪纸展,并获得十多项大奖。

2010年,带领“颛桥剪纸一家人”参加中国上海世博会,在公众参与馆秀空间剪纸展示,并制作两万份礼品赠与上海世博局。

2010年,被评定为剪纸艺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举办个人剪纸展,并出版《周若妹剪纸作品集》。

2012年,为劳力士网球大师赛创作《上海大师•浦江美景图》,并为网球大师教剪纸,带领徒弟们为大师赛展示剪纸8天。

2014年,赴德国柏林参与“中德文化交流”。

2017年,作为中国(上海)代表赴日本文化交流剪纸展示。


06

杜伟秋

“颛桥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杜伟秋,男,1946年7月生于上海。自幼热爱书画艺术,也喜欢剪纸。在剪纸创作与教学实践中,他把绘画与剪纸技艺相结合,并学习借鉴中国西北剪纸的技艺特点,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003年,参与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大型剪纸65块版面展示。

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文化先进个人、区级先进个人。

2010年,被评为第二批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2010年,世博期间参与“海上升明月”的剪纸演示。

2010年,。

2011年9月,受聘为“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课程评审专家。

2012年6月,被评定为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剪纸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07

金全余

“华漕小锣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金全余,男,1934年3月出生于诸翟镇北店弄。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喜欢地方戏曲伴奏和民间音乐。在学习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演出、交流、学习、参观等。积极参与非遗项目的交流、保护、传承、发展活动,并大力宣传“华漕小锣鼓”,让更多的居民了解“非遗”工作的重要性。

1987年,收集、整理《鸳鸯斗》、《鸳鸯斗—总脱》等7个曲目,还帮助诸翟乡文化站组织起小锣鼓队,排演曲目。

2009年,“华漕小锣鼓”被列为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以名录。    

2010年,被评定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08

叶晓山

“江南丝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叶晓山,男,1954年12月出生。自幼学习二胡,在“江南丝竹”乐曲的耳濡目染之下,体悟颇深。师从卢建业副教授学习二胡,受专业训练,掌握多种演奏技巧,能演奏各种类别的曲子。现兼任社会学校教授二胡同时,也注重江南丝竹作品的推广和传承。

1997年,参与演奏江南丝竹新作品《春雨》获全国第七届群星奖铜奖。

1998年,参与演奏江南丝竹《新清音》《春晖曲》获市江南丝竹协会邀请赛的一等奖。

1999年,参与演奏新作品《古丝道随想》获市第八届十月歌会创作二等奖。

2012年,被评定为江南丝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09

金龙华

“莘庄钩针编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金龙华, 女, 1952年8月出生于上海。从小受莘庄钩针编结艺术的熏陶, 六岁起就会钩简单花样。在五十几年的钩针编结生涯中,先后办过五次编结社,解决了很多贫苦家庭生活。

2004年以来,作品连续参加市级、区级各类展览、比赛,并获得十多项大奖。

2011年,作品在“首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中入围展出。

2011年1,作品入选参加2011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市民生活创意作品展览。

2010年,被评定为莘庄钩针编结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被评定为莘庄钩针编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10

朱墨钧

“七宝皮影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朱墨钧,男,1947年5月出生于上海。多年来致力于皮影戏技法的传承创新与七宝皮影历史渊源的研究,擅长现代皮影戏本的创作,并精于皮影、道具的绘画及制作。

2007年,录制上海广播电台《声音档案》的七宝皮影专题片(共3集)。

2008年,协助上海大学拍摄皮影专题片。

2008年,参与改编及表演《新武松打虎》参加闵行区创作汇演戏曲专场荣获第一名。

2010年,被评定为七宝皮影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11


樊星涛

“上海细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樊星涛,男,1949年2月出生于上海,。攻书画、擅微刻、工篆刻、精壶刻、喜诗文、研声乐、涉器乐。受业于书法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拜著名微刻家陈荫山为师,得其真传,毕业于大学书法专业,经三十多年契而不舍的努力,将微刻艺术加以传承和发展。

技艺特点:以刀代笔,绘画入格,书法入帖,刀工入法,逐渐形成“微中建宏,小中求雅”的风格特色。

1990年和1995年,作品被指定为“北京亚运会”“东亚运”等创作国礼;

1992年,作品《清明上河图》亮相北京美术大展获金奖引起轰动;

1993年,微刻《千岩竞秀》陈列在世界吉尼斯总部等;

199年, 《临•王羲之十七帖》作为微刻代表作被评为“中国特种工艺精品十佳”被上海市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2003年,;

2004年,微刻《溪山行旅图》获“2004全国礼品艺术博览会”金奖;

2004年,被国家选派赴法国参加“中法文化年”艺术交流活动;

2011年,微刻《王羲之•十七帖》被认定为上海市工艺美术精品。

2012年,被评定为闵行区《樊氏微刻》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被评定为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细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2

赵雪林

“马桥手狮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赵雪林,男,1963年7月出生于上海。于1988年进入马桥文艺工厂,从事文艺演出队的工作,同时学习手狮舞表演。在舞狮前辈和前上海县文化馆舞蹈老师陆大杰的指导下,舞狮技艺不断提高,多次参加各区县、电视台及电影制片厂等活动演出。

1996年,参加在浦东三林举办的国际龙狮大赛的表演。

1997年,参加在江苏海安举办的中华经典龙舞展示暨民间艺术绝技展演。

2009年,赴韩进行文化交流。

2009年,担任《马桥手狮舞》教材编写组编委,此教材获得国家级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评审一等奖。

2011年—至今,担任马桥强恕学校手狮舞指导老师,负责骨干学员的培训。

2012年,被评定为手狮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13

俞升寿

“上海漆器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俞升涛,男,1933年出生,汉族,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人。自幼随父学习漆器镶嵌雕刻技艺,师承乔松林大师。他的作品以精湛的技艺,卓越的艺术修为,在中内外多项比赛上屡获殊荣。为弘扬、保护和传承海派漆器技艺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7年8月,第六届莫斯科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所创作的镶嵌浮雕挂屏《老寿星》荣获金奖。

1959年,由俞升寿领军为新建成的北京上海厅制作大型镶嵌浮雕地屏《松鹤延年》。

1979年,被评为上海市第一批工艺美术师。

2014年,被评定为上海漆器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4年,作品镶嵌浮雕挂屏《四大才女》荣获“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银奖。

2015年,作品镶嵌菠罗漆《佛像系列》荣获“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14

罗仁官

“颛桥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罗仁官,男,1963年4月生。1998年跟随丈母娘罗金囡学习传统制作桶蒸技艺至今。

2012年—2016年,每年参加“九九颛桥”闵行区重阳民俗文化活动,进行桶蒸糕现场制作,广受市民喜爱。

2014年,被评定为颛桥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15

李振华

“颛桥剪纸”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李振华,男,1937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学习剪纸艺术,经常参加剪纸活动,剪纸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赛展出,被多个艺术委员会收藏。曾获得过区、市、全国的多项大奖。2010年世博会开幕式,在公众参与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现场展示和表演剪纸,得到广泛好评。

2004年,剪纸作品“西塘”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2004年中国艺术博览会大赛中获银奖,作品“锦鸡”由中国艺术博览会作品集选收。

剪纸作品在中国(黑龙江)剪纸艺术节全国剪纸作品评比中获银奖。

2010年,被评定为上海市非遗项目《剪纸艺术》----颛桥剪纸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16

任万勇

“江南丝竹”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任万勇,男,1951年4月出生于上海。自幼爱好音乐,跟随丝竹民间艺人学习竹笛,并有幸得益俞逊发等名师的笛艺传授。以江南丝竹音乐为主,学习昆曲、地方戏曲音乐,形成具有中国竹笛传统经典音色的演奏特点。现系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近年来致力于江南丝竹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2007年,获中国竹笛邀请赛(中年组)银奖

2009年,获“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全国竹笛邀请赛优秀园丁奖

撰写的《略论“江南丝竹”名曲的传承与发展——兼析传统名曲,<欢乐歌>的不同演绎》分别在上海《群文世界》和闵行文艺报刊发。

2012年,被评定为江南丝竹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17

周澍均

“摄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周澍均,男,1951年出生于上海。自1998年始,在上海博物馆杭成来、朵云轩江学新等技师的指导下,学习摄画制作的关键工艺珂罗版印刷。在珂罗版工艺已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引入数码影像等当今技术,使摄画制作工艺扩充了新的技术元素,实现了“将摄影图像转印到宣纸绢帛”的目标,并运用色料减色法原理,成功尝试了摄画的彩色复制。现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摄画研究室的工艺研究工作。

2014年6月,“摄画制作技艺”被列入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14年6月,被评定为摄画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18

颜小雷

“京剧名家脸谱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京剧脸谱形成于清乾隆年间,民国初在上海滩戏曲“大码头”演出中日臻完善。自1940年起,京剧脸谱名家倪慰明有幸贴身观察各路京剧名角的上妆步骤,以写生方式勾摹于纸,且记谱真实、方位准确、线条精工、运笔流畅、颜料讲究,全面记录了京剧前辈的舞台用谱。颜小雷携女儿颜昕珩继承家学,潜心传承舞台脸谱勾勒技艺,形成具有舞台特色的京剧名家脸谱画。

2014年,京剧名家脸谱画被列入《第六批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颜小雷被评定为京剧名家脸谱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投票请点击原文链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古筝培训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