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筝一对一 >齐鲁行 从传统谈古琴发展——倪诗韵老师应邀在山东管理学院与非遗传承人群做分享讲座

齐鲁行 从传统谈古琴发展——倪诗韵老师应邀在山东管理学院与非遗传承人群做分享讲座

2021-05-13 19:41:50

导语


近日,倪诗韵老师应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管理学院、邹城市政府、、潍坊市古琴艺术节组委会等邀请,前往儒家思想发源地——山东进行古琴文化讲座、古琴音乐会、雅集等系列活动。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会陆续发布倪老师“齐鲁行”的图文记录,以飨诸琴友。



为提高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传承水平和传承能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山东省文化厅、教育厅启动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试点工作。山东管理学院作为首批试点院校,特聘请倪诗韵老师为山东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并组织“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传承人群培训班”,开课前特邀请倪诗韵老师到场与学员们一起分享古琴文化,讲座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倪诗韵老师以“从传统谈古琴的发展”为主题,向学生们讲解了古琴文化与斫琴工艺的发展历程。




讲座一开场,倪老师便与同学们分享了一个笑话,倪老师说古琴这个项目其实是非遗最不需要保护的。因为从倪老师刚开始学琴的时候,全国弹琴的才几千人,到现在已经发展到几十万人,盛况空前。从斫琴到演奏,都是如此的火爆,以至于现在产生“要出名,弹古琴;要赚钱,做古琴。”的说法,引得在座同学们哄堂大笑。




讲古琴文化发展历程时,倪老师从古琴流派入手一直讲到创立于近代的梅庵琴派,并细讲了梅庵琴派的发展历程,提到流派发展问题时,倪老师认为流派的变化是自然的流动过程,没有人刻意的要去界限什么,是一种自然的流变,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继承了核心的内容,古琴的传承便是良性的。


讲斫琴方面时,倪老师提出古琴制作的过程实际上类比、推理、鉴定。倪老师开玩笑说斫琴师一般是做了十年的琴之后发现这个琴还可以,做了二十年后发现这个琴做的真还不错。所以要在做琴的过程中去慢慢思考的



在问答环节,一个琴友问了一个在座学生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来看看琴友问的什么吧。

琴友:倪老师您好,我想问下我们平常如何选琴,应该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谢谢。

倪老师:提到选琴,这个就涉及到了古琴鉴赏的问题。琴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音色”;第二个是做工,比如琴面弧度,岳山高度,是否抗指等等;第三个就是造型,样子是否漂亮,这个是有个人审美在内,它不光是个乐器,也是一个艺术品,是可收藏的;再个就是漆色,我们古琴崇尚的是中正平和,它不需要太亮也不能太暗。当然毕竟它是要弹的,这四个方面着重要讲的,是古琴的“匀”字,三声均匀,上中下准均匀。古琴最难做的是上准,高音部分做不好的话,有些曲子就不能完美的表现出来。再个是“松”“透”,当然这个是指发音方面是,声音出来不是干巴巴的,这个发音要能正确的表达。再个是“润”,音色要丰富。我之前也说过,古琴是以塑造意境为见长的,这就需要丰富的音色才能表达出来。我觉得“润”是古琴声音的灵魂。当然,除此之前古琴九德的其他方面也很重要,一张琴能拥有这些优点是很难得的。







讲座结束后,倪老师为在座学生弹奏了一曲梅庵派的代表曲目《平沙落雁》。紧接着,在学生们雷鸣般的掌声中,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院长陈艳如女士为倪老师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山东省的古琴文化氛围同时也感染了倪琴,我们后期会陆续在山东地区举办琴展、讲座、公益课程等活动,为山东省的古琴文化传播做出更多的贡献。







【倪琴】造型端庄,线条古朴,

做工精细,漆工精美,

透着江南的俊秀与文气,

【倪琴】琴音饱满绵长,松透圆润,

广受大众的喜爱和琴人的好评。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古筝培训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