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筝艺考 >蔡礼旭老师主讲: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第十三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第十三集

2022-03-02 05:23:14


幸福人生講座(第一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三集)  2005/7/21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5-0013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從五倫關係的分析,了解夫婦是一個最重要的基礎關鍵,從夫婦關係當中,我們再思考到如何找一個好的對象,擇偶。剛剛也提到孝才有恩義、道義。「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利害變化太大了,所謂的「利」不是真正的好處,而是當事人自己覺得想要的他就覺得是「利」,而要了這個「利」以後,到底對他以至於對別人是否真正有好處他不去管,我想要就要獲得,就好像吃東西一樣,只要我想吃的我就吃,我管不了會不會得慢性病、會不會影響生命安全。現在人沒有建立理智往往都是意氣用事,而他所謂的「利」都不見得是真正的利益。

       今天一個男孩子,他對妳會全力以赴的追求,我們要看他背後的動機,他的動機是考量到妳是國小老師條件很好,然後又長得年輕貌美,這個叫有利可圖,把他的鬥志激起來,把他的衝勁激出來,所以才能夠達到三年有求必應。當妳嫁給他以後,三年了,妳幫他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孩子,當然當母親很辛勞,又要懷孕,又要養育,經過這麼辛勞下來,臉上長了幾條皺紋,又很節儉沒有買SK2來擦,所以沒有以前年輕貌美。他所謂的「利」是年輕貌美,他對這樣「利」的追求會不會從此中斷?不會。當他再接觸他人,在工作當中遇到一個又比妳更年輕貌美的,我們的地位從「利」變什麼?變「害」,妳變成擋住他要的東西了。從「利」變「害」,好,「害」要怎麼辦?哪一個男士說的?這又不是周處除三害,是他覺得對他有障礙的他會翻臉無情。

       我們回想到在幾十年前有一個所謂風流倜儻的文學家叫徐志摩,他有沒有真感情?冷靜,可是徐志摩這樣的男人卻一大堆女人趨之若鶩,不理智了。看徐志摩寫得風花雪月,其實那樣的言語不正直、不踏實,那只有在熱戀當中在那裡翻騰而已,真正讓他扛責任了,他幹不幹?你看張幼儀這麼年輕就跟著他,嫁給他,後來他到英國留學,張幼儀也跟過去了,那時候已經懷第二胎。因為徐志摩在追求另外一個女孩子,叫林徽音,就逼她要離婚,把孩子拿掉,張幼儀跟著說了,她說把孩子拿掉會有生命危險,徐志摩回答道,坐火車都有可能會出意外喪命了,誰能保證做什麼事不會有危險?你看這種話有真情嗎?迫於無奈,因為擋不住徐志摩的要求,張幼儀因為也受到一點傳統文化的薰陶,不願意傷害孩子,跟她的兩個兄弟商量,兄弟說沒問題,妳好好把孩子生下來,我們會支持妳、會幫助妳,張幼儀背後還有兄弟姐妹的力量。

       後來張幼儀跟徐志摩離婚了,離了婚以後,徐志摩的如意算盤,他可以跟誰在一起?林徽音。林徽音有沒有這麼傻?她看得出來那都是武文弄墨不可靠,就結婚了,他就沒機會了。徐志摩回到中國又看上了另外一個女孩,叫陸小曼,而且已經結婚了,朋友之妻不可戲,這完全沒有道義,趁著朋友在他鄉工作又跟陸小曼發展感情,最後陸小曼也跟她先生離婚,他們兩個才來結婚,真是把人生搞得亂得很。他的父母在他重新結婚的婚禮當中氣得半死,他的老師梁啟超罵他用情不專,好自為之。有沒有好自為之?對啊。這個理智不紮根紮好,這一生真是一塌糊塗。兩個人都這麼樣感情豐富,常常也會意氣用事,就吵來吵去。

       後來徐志摩又聽說林徽音要演講,他興奮得很,坐了飛機要去參加林徽音的演講,結果在旅途當中飛機失事,享年三十五歲。他的元配張幼儀把兩個孩子好好照顧好,又對她本來的公婆很有孝心,公婆把她收成乾女兒,她是不斷持續照顧她本來的公婆,為人厚道,連徐志摩去世以後,張幼儀還對陸小曼長期的資助,假如是妳,妳做得出來嗎?真是做到了完全怨欲忘,所有的不愉快不往心裡去,時時提起來是盡一份關懷、一份仁慈。張幼儀享年八十九歲,相當長壽,「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在這件事件當中我真替徐志摩冤枉,這麼好的太太,這麼好的一盤人生的棋,他卻當面錯過,不過我也有責任,不知道那一世是不是他的朋友,假如是的話,那我難辭其咎,朋友要「善相勸,德皆建」,不過到底是不是,等我往生以後再說吧。

       這個「利害」瞬息萬變靠不住,這個動作一做,相當嚴重,叫離婚,離婚率一定會帶動另外一個社會狀況:犯罪率。我們在海口曾經詢問過監獄的長官,他就提到十個裡面六七個都來自不健全的家庭,因為家庭溫暖太少,他的人格、他的思想沒有走向正軌。家庭沒有溫暖,請問待不待得下去?常常都想往外跑,一往外跑,外面又這麼複雜,很容易就誤入歧途,所以婚姻的健全至關重要。但是人生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假如在婚姻當中我們已經面臨挫折,跟先生離婚或者跟太太離婚,又帶著小孩,這個時候我們必須提起勇氣,人生不怕跌倒,就怕沒有在跌倒當中學到智慧而屢屢繼續跌倒。人生不可能都是一盤好棋,最重要的功夫在人生的這一盤盤局不好走,但是我們卻可以用勇氣、智慧讓它走得有聲有色。

       我在念台南師範學院這一年接觸了很多好同學、好朋友,發覺到有好幾個同學他們都是單親家庭,都是母親扶養,父親在小時候有出現一些狀況,沒有繼續扶養他們,他們的母親並沒有因此而沮喪,一肩扛起責任與承擔。當一個母親有這樣的意志、這樣的愛心,孩子從小看到大,對母親非常的感恩、尊重。我這幾個同學都很孝順,後來正式教書以後,經濟比較穩定,她還叫她的母親說,媽,妳已經辛苦這麼久了,就別再辛苦了,去做一些妳歡喜、興趣的事。她的母親開始讀書,年輕的時候沒機會讀書,去讀書也讀得相當歡喜,而且都名列前茅,母女一起在道業當中互相扶持。人生縱有挫折、挑戰,只要保持信心、保持意志,不斷提升智慧,相信每一個人的人生都能走得圓滿幸福,好。

       我們也要理解到確確實實離婚造成了家庭不健全,讓孩子沒受到家庭溫暖,以至於犯罪率提高。當一個社會的犯罪率提得很高,請問你在這個社會當中生活有沒有安全感?沒有。我們現在出門在外,背皮包要怎麼背?你們都很熟悉了。我到海口去的時候,當地的朋友跟我說,蔡老師,背背包一定要跨過來背,而且包包要放在肚子前面,要標準動作這樣走,哪有快樂?你縱使是大官,縱使家財萬貫,你每天還是膽顫心驚,覆巢之下無完卵。我這次到大慶去,有朋友說這樣沒效,因為強匪拿著刀子把皮包割斷搶走,我們中心的老師就說,我們來做用鐵鍊做的皮包一定可以賺大錢。哇,累死了。

       從果相上解決問題是絕對不可能解決得了,要從根源下手。犯罪率提得愈來愈高,根源在哪?根源在沒有重視德行的根本,孝道的教育。把錢花在建好一間一間的監獄有沒有效?愈關愈大條有沒有?真的,本來是小偷,關了五年變什麼?大盜,在裡面互相交流就麻煩了。那時候我們在海口有一位監獄的負責人就來找我們,說這一群老師可不可以協助我,我希望把監獄辦成學校,讓這些受刑犯能長期聽這些倫理道德。我們一聽怎麼樣?歡喜。所以菩薩在哪?菩薩無處不現身,在各行各業當中,只要他有這顆慈悲心。再蓋更多的監獄擋不住犯罪率的。現在還有一些國家地區因為離婚率太高了,結婚前來上課三天,效果不大。要從根本下手,教德行、教孝道。教不教,牽一髮會什麼?動全身,所以教孝重要。夫妻要有這個共識教孩子孝道,為人父母一定要有這一份認知才行。

       我們五倫關係第一倫是父子關係,父慈子孝。父之慈最重要的不是把他養大,養大那跟畜生沒什麼兩樣,更重要的是要把他教育好。諸位朋友,什麼叫教育?有沒有哪一位媽媽說說看,哪一位爸爸說說看,什麼叫教育?假如我當校長,假如啦,每一個來應徵的老師我不會先問他,你會不會辦活動?你會不會寫書法?你能不能代表學校出去比賽?我不會這樣問他,我會問他什麼叫教育,看每一位老師對教育的認知到哪裡。當我們為人父母講不出「教育」是什麼,你驀然回首,我已經當爸爸當十五年了,我們還不知道什麼叫教育,請問這十五年來,我們在孩子的心田當中下了什麼種子?現在已經是收割的時候了,收到什麼稻子?這個稻子上面長了什麼?長了奢侈,長了傲慢,長了逆反,長了懶惰。這個時候我們站在稻子前面在那裡跺腳,氣死我了,怎麼長成這樣?我的運氣真不好。反正人生遇到什麼不如意就可以直接推給誰?運氣不好、命運不好,這樣子永遠活得不明白。只要你現在了解到應該重新種什麼好種子,相信三年、五年以後你就可以否極泰來;重新種好種。

       教育要認知清楚。在許慎的《說文解字》當中講得好,「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上行下效,這個叫「教」。這句話已經告訴我們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身教,重點要抓到。可是現在很多老師、很多家長氣得半死,孩子都教不會,為什麼教不會?用什麼教?嘴巴。古代人說道:「言教者訟,身教者從」,我們以身作則給孩子看,他很自然的就跟著我們做,但只有用言語來教導孩子,到最後一定跟你逆反、叛逆,一定跟你吵嘴。現在很多家長都反應,喔,我都講不贏我兒子,講不贏我女兒,他的口才跟誰學的?深思,我沒有講父母。不只從父母學,現在電視這麼多節目,綜藝節目伶牙俐齒處處挖人隱私,取笑挖苦別人,孩子潛移默化。曾經跟一些同事談道,這些綜藝節目真好笑,我就問他,你在看這個綜藝節目,你兒子、你女兒有沒有在看?他說有啊,坐在一旁笑得東倒西歪。我接著問他,你在看這些綜藝節目的人物在取笑別人,你知不知道他是錯的?他說我當然知道是錯的。那你孩子坐在旁邊知不知道他是錯的?他突然警覺到,對喔,太不敏銳了。而且說實在話,那個很好笑嗎?笑完之後你全身舒暢了嗎?那叫打麻藥。人生要身心舒暢就是面對人生所有的本分盡心盡力去努力,就能「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這個叫痛快。教育當中有很多疏忽之處不得不謹慎。

       我的母親,有一些同事朋友都跟她說了,說妳真會教孩子,我媽媽都說,我不會教,我都亂教的,突然在我從事教育這幾年又回想到母親這句話頗有味道。我都沒教,沒用什麼教?沒用嘴巴教,用行為。我們留在腦海當中的是母親的付出,是母親沒隔多久就回去看爺爺奶奶,是父親拿出水果來一定給爺爺奶奶先吃,是父親在奶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半夜都會起來照顧,這是我們腦海中的影像。孩子幼小的心靈只要看到德行,馬上心生歡喜,你都不用拉他,他跟著你效法,他在效法當中,他的喜悅是從內而外。剛好前幾天我也跟諸位朋友提到,我出去玩,每一次買個東西要送我的奶奶,我還記得送一些像鳳梨乾,送一些像豆腐乳,當我抱在懷裡還沒有拿給她老人家,我已經高興半天了,期望奶奶那種滿足的神情,哎呀,孫子真孝順。身教重要。

       「育者,養子使作善也」,養育孩子,這一句的核心字眼在哪?是這個「養」嗎?不是。「善」。教育孩子的目標是讓他成為一個善人,讓他成為一個好人,目標要立對,不是讓他成為一個有錢人。確確實實,假如我們為人父母很有錢也要反思一下,你真的有錢以後很快樂嗎?你真的快樂了,你再讓他追求。有母親跟她的女兒說,妳都快三十歲了,趕快嫁人。她女兒對她說,妳都不幸福,還叫我嫁!可能從小爸爸媽媽常吵架,這個母親一想,對喔,好像很有道理,想了三十秒鐘突然又說,反正妳就趕快嫁就對了。理不理智?妳的人生走得不好還要把妳女兒往上推,這個叫愛嗎?這個叫什麼?這個叫面子。妳還不嫁,我的面子是要往哪擺?面子難道比女兒的幸福重要嗎?多少女孩就是被推著。今天後面有一個人推你,你是什麼滋味?不要推啦,是不是?然後被他推煩了,好啦!我就往前跳就對了嘛,你就別推了,蹦!跳下去不幸福,你又陪著他擔心受怕幾十年,要理智。不是推女兒趕快去嫁人,是要叫女兒把弟子規學好,她弟子規學得愈好,親朋好友都來打聽,你女兒能不能跟我兒子認識一下,因為你的境界提升,你所感來的因緣就提升,要用理智去對應才好。

       現在賢慧的女人比率不高,你能養出賢慧的女人一定是會大排長龍,那時候你就以逸待勞慢慢挑,多好。這個道理是在我大學時候領會出來的,因為讀到孔夫子有一段話,「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斗星很有德行,所有的星星都來襯托它,那你的德行愈有,身旁的朋友水平就拉高了,好。

       「養子使作善」,諸位朋友,我們的內心當中明不明白什麼是善?我們這一代不明白,下一代有沒有可能突然明白?我們要順著道理思考。很多人去算命,算一算說道:我的兒子只要十七歲那年就突然會懂事了,有沒有這種事?你沒有種下對的種子下去,十七歲以後怎麼會發芽、怎麼會結果?這都是活得不明白,要下對種子。

       有一位朋友,他們家賣古琴,古琴現在也很少見,有五條線的古琴。他們第一年做了幾十台,連一台都沒有賣出去,做了幾十台為什麼是這個下場?因為他們在製作古琴的過程拿了一把尺,他們覺得尺一定是直的,信任了那一把尺,結果整年所努力統統化為烏有,因為那把尺是歪的。我們可能也會相信我的認知,我心中這把做人的尺是絕對正確的,有時候我們的信心很有可能引錯方向。這把尺不能是自己定的,要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才好。

       我們要先明白和善,把善演出來,「上所施,下所效」,那要演出來,首先要自己懂道理。所以我常常跟幼兒園的家長做演講,一開始會提醒他們,今天來不是學如何教孩子,是學什麼?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教兒教女先教己,不只是父母,為人老師亦然,第一步最重要的不是改變別人,是提升自己。帶著這份態度,我們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要掌握兩大教育總原則,這兩大教育總原則在《禮記.學記篇》裡面講出來了。《禮記.學記》是中國最重要的一篇教育理論,裡面所涵蓋的內容非常精深、非常廣博。那一小小篇的文章很有可能是好幾本教育的書籍,好幾本合起來還不比上它那一篇,而且那一篇文章把教育的核心,一個孩子學業能否成就的根本所在抓到了,我在很多教育書籍當中還沒有看到這個關鍵點。學問能否成就在於什麼?立志。很多教育書籍都跑到枝末的教學方法上,而不從一個人的心境下手。立志就好像一個目標,有了目標你的人生才有方向,沒有目標跑得再快、走得再遠,都有可能到最後背道而馳。所以努力會有結果,但是努力不一定有好結果。立志重要。

       在《禮記.學記》就是提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就是提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一個讀書人人生的定位在哪?修身、齊家、治國,怎麼辦到?「其必由學乎」,必須學習,好學,有真實學問。這是一開頭就叫我們立志,人志立了,無窮的動力就來,好。這一篇裡面提到「教也者」,教育是什麼?「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兩大主軸抓出來,不複雜,複雜的事情可以匯整簡單化。好,「長善」,我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在善當中,決定一個孩子人生成敗關鍵有哪一些特質一定要學好?哪一些態度一定要學到?你們不能回答不出來,那我們每天在教什麼?禮貌。再來,孝順。諸位朋友已經把如何開顯性德抓到了,性德從哪裡開?孝敬開性德。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孝為百善之首,孝不開,百善開不了;孝一開,百善皆開。當一個人有孝心了,會不會傷害身體?「身有傷,貽親憂」。當有一個人有孝心了,會不會為非作歹?「德有傷,貽親羞」。他能看到父母的需要,「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他的細心、他的耐心就在落實孝道當中不斷提升起來。他懂得幫助父母,他會勤奮、他會節儉,這些美德都上來,所以教孝刻不容緩。

       如何教孝?這個孝怎麼教?我們就要好好來探討。知恩才懂得報恩。我在大學演講,很多大學生聽父母的恩德也都是流下淚來,那十多年的過程他為什麼這個淚沒掉?因為沒人告訴他恩在哪,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他怎麼知道?我們跟小孩子提到,印度聖者有一次跟弟子在郊外行走看到了一堆白骨,蹲下身去禮拜這些白骨,這是做到「禮敬諸佛」,而且了解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明白了宇宙的真相,甚至於這些白骨都有可能是我們前幾代的祖先。禮拜完之後,將骨頭分成兩半,一半比較白,一半比較黑,他問學生,這一堆黑的骨頭是誰的?是女人的骨頭。為什麼女人的骨頭會比較黑?在這個因緣當中,引導學生了解到母親從懷胎、生育,到養育的辛苦。當母親在哺乳當中,這些乳汁都是血所化,從血中的營養,所以孩子在喝奶都是在喝母親的血。當血液當中的營養素不夠,尤其鈣質不足,就必須從母體去索取,而母體當中鈣質最多的就是骨頭,母親的骨頭就會滲出來提供給孩子,滲多了,骨頭就怎麼樣?空了,就發黑了。

       早上我們也看到谷老師懷孕有什麼反應?嘔吐。我曾經問過一個母親,她就提到在嘔吐的時候就好像你坐車暈車很不舒服。我們都有暈車的經驗,當你暈車的時候想不想吃東西?不想,但是母親為什麼還吃?為了讓孩子有足夠的營養,她縱使忍受這份痛苦也會吃。我們跟學生講道,母親這麼不舒服她都要吃,就為了我們的健康,假如我們身體不健康了,那怎麼對得起母親這一份愛我們的心,我們應該不偏食,把身體養好。你現在又沒有像暈車一樣,更可以好好營養均衡,「對飲食,勿揀擇」,這樣才是真正回報母親的愛心。這麼跟學生講,他們能不能接受?他以後吃飯就是想到母親在懷孕當中都這麼肯為他著想,他感這個恩他也會去改變自己的行為。

       隨著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母親的負擔愈來愈重。我們也曾經讓孩子背著籃球走走路,感覺都不大舒服。而且在懷孕後期,孩子的四肢都很健全,有時候在半夜突然孩子往母親的肚子踢一腳,都會痛得無法睡覺,而且懷胎不是一個禮拜、一個月,是懷胎十月,很辛苦。諸位朋友,你的母親有沒有曾經跟你講過「我懷你十月真辛苦」?沒有,看到我們健康的生命誕生了,所有的辛勞統統消失了,這是母愛的力量。

       生產當中產房的床上有兩根鋼柱相當的粗,這個鋼柱已經被拉彎了,我們問小朋友,什麼樣的力量把鋼柱拉彎了?生產痛的力量。我曾經在一次切柳丁的時候,不小心刀子滑了,切到食指差不多一公分,我已經痛得無法忍受,頭皮發麻,才這麼一點點的刀痕。而生產的痛比癌症還痛,很多癌症病患因為忍受不了痛而結束生命,母親卻能夠忍受這樣的辛苦。我們跟學生講道,生產的陣痛就好像每隔十五分鐘拿一把小刀在你的手上劃一痕,然後再過十五分鐘又劃一痕,而這樣的痛苦很有可能要三個小時、五個小時,以至於一二天都有可能,小朋友聽到這樣的敘述,表情都很痛苦,眉頭都皺起來了。這樣的辛苦,當母親把我們生下來了,她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是不是「我很痛」?不是,馬上問「我的孩子健不健康?」有沒有哪一個朋友,你的母親曾經跟你說,我生你的時候好痛?統統放下了。受人點滴都應該什麼?湧泉相報,母親為了我們,這麼大的痛苦當下就放下了,這一份恩我們盡形壽也報不了。有一些母親不是自然生產,是剖腹,一把利刃在她的身體劃了一刀。我們有一位老師她在生產時候因為情況危急,醫生跟她說現在再打麻藥可能會傷害孩子,她想都沒想,「醫生,你直接開吧」,我們很多學生一聽,哎唷,眉頭都皺起來。就是愛護孩子的力量,母親願意忍受一切痛苦。

       生產完了,接下來是養育的恩德,有一位媽媽就說道:還沒生以前,每天想著趕快生出來,生完以後,想說不如把他放回去。出來更累,每天二十四小時只要有情況發生都要馬上照顧、處理。我的外甥跟我很有緣,什麼叫跟我很有緣?我只要面臨人生重大的挑戰他就出現了。我要考師資班前夕他就來報到了,六月份,我七月考試,他六月來了,又在我們家坐月子,半夜還要我們輪番上陣抱他,這個外甥要來考驗舅舅,你有多大能耐?剛好也很幸運,我能夠參與這個養育的過程。抱孩子,我的姐姐、我的媽媽可以一抱一二個小時,我量了一下時間,超過二十分鐘我的手就已經快要癱瘓了,怎麼差這麼多?存心、境界不同。我都跟我姐說,這個孩子以後不孝,我首先好好教訓他。我的外甥特別怕我。

       所以三歲以前孩子沒有行為能力,生活點滴都要父母、都要長輩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問小朋友,你小時候尿床了,媽媽都把你放在尿溼的地方,還是把你放在乾燥舒爽的地方?孩子就說,就把我抱到比較舒爽的地方,然後母親自己躺在比較潮溼的地方。我們就問孩子,是不是母親喜歡睡潮溼的?不是,是為了讓你舒服,讓你好睡。有時好不容易把孩子弄睡著了,正當要把他放下去了,他又放聲大哭,這種情況不知道在我們成長過程出現了多少次。孩子三歲以前很有可能晚上會尿床,所以當母親的會想半夜起來幫他上廁所。有一個媽媽現在已經六七十歲,她每一天晚上睡覺平均一個多小時就會怎麼樣?醒過來一次。因為她扶養三個孩子,半夜起來就趕快幫孩子上廁所,扶養了三個以後已經養成習慣,再怎麼睡都會自然醒過來。而這位母親就提到,她是躺下去以後就叫不醒了,她的母親給她意見,說道:妳就睡覺以前喝幾大杯水,半夜就會起來上廁所,順便就可以幫孩子上廁所。這些情景都只是冰山一角,要講講不完,太多了。

       中國造字都把人生的意境造進去,我們來看這個字,左邊這是一個手爪,一隻手臂,抱著一個什麼?孩子。這是象形,抱著孩子來哺乳,哺乳多久?三年。造這個字告訴我們,時時不忘父母這三年點點滴滴無微不至的養育之恩。中國人這一份對父母的感恩就在我們的禮儀當中,父母去世了應該怎麼樣?守喪三年。縱使父母不在了,我們也要時時記住這三年最辛苦的養育之恩。

       我們冷靜下來想想在我們成長過程當中面對父母的愛心,我們回報了什麼?一歲的時候母親抱我們吃奶,我們可能回報她是咬她一口。兩歲的時候媽媽唱著搖籃曲好不容易把我們弄睡著了,放在床上我們又突然放聲哭。三歲的時候母親拿了一本營養食譜搞了幾個小時,把營養的食物放在我們面前,我們可能一不經意,隨手就把它打翻了,當那一碗食物翻掉了,母親有什麼感受?母親不只沒有生氣,趕快收拾好繼續再做。六七歲的時候看著別人可能買了電子琴在那裡彈琴玩耍,我們看了很羨慕,跟父母吵著要,父母可能竭盡所能,一二個月的薪水都投下去了,幫我們買了一台鋼琴、電子琴,我們玩了一二個禮拜就把它冷落一旁,這是我們對父母的回饋。

       讀小學的時候剛好在電影院看到了同學,我們馬上拉著同學坐在前排,然後跟父母說:你們到後面去坐,又把父母冷落一旁。上初中的時候,母親有一通很重要的電話要接,我們卻跟同學聊天聊了整晚也無視於母親在一旁著急。高中畢業了,父母在家裡等我們吃飯,煮得也很豐盛,我們連電話沒打,跟同學玩了個通宵。雖然我們在不經意當中都冷落了父母的愛心,但是父母對我們的愛心卻從來沒有減少。上了大學,父母陪著我們到學校去,我們把父母擋在門口,你們回去吧,進來被同學看到了,我會不好意思。大學讀完了,要組家庭,父母很歡喜買了套沙發給我們當禮物,我們看了看沙發連聲謝謝沒講還嫌東嫌西。在婚姻的過程當中屢屢出現磨擦,我們在那裡掉眼淚卻無法感覺父母比我們還難受。當我們四十多歲了,母親打了一通電話說道:明天是我生日,你回來家裡吃飯,我們回答:好好好,隔天朋友找出去打麻將,一打就忘記了。當我們五十歲了,常常接到母親說道:我要到醫院看病,你可不可以陪我去?我們可能看著電視的連續劇而不願陪母親去看病。突然有一天母親不在了,父母離去了,我們的內心會突然感覺有莫名的傷痛,生命當中好像有很重要的事沒有做,而這件重要的事卻沒有機會再做了,這一份痛就如古語所說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漢朝有一個孝子叫韓伯俞,他從小對母親相當恭敬,當他犯錯母親打他,他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後來他長大成人,有一次犯了過失,母親教訓了他,他放聲大哭,母親很驚訝對著他說,從小教訓你,你從來就沒哭過,為什麼這一次掉眼淚?韓伯俞跟他母親提到,他說母親,從前妳打我,我都感覺到相當疼痛,代表您的身體健壯,今天妳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痛了,代表妳的身體愈來愈虛弱,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奉養妳老人家?子女之身因為父母之育得以日漸強壯,而父母之力卻因為人子所累而不斷衰弱,「絲絲白髮兒女債,道道深紋歲月痕」,父母臉上的皺紋都是因為辛苦的照顧孩子,他把他的歲月放在成就孩子的人生。我現在一年平均回來兩次,我的母親今年六十四歲,每一次見到她,我都可以在她的臉上看到歲月催人老,當我們提不起這一份孝心,我們很難感受到父母每天都在衰老。

       記得我姐姐出嫁那一天,我的姐夫來迎娶,在迎娶的禮儀最後是拜別父母,我的姐夫領著我的姐姐雙膝跪下,在那個跪下的剎那之間,我的父親眼淚在眼眶打轉,在那個瞬間,父親為人父的感受、為人父的辛苦,如一道光芒一樣照入了我的心田裡面,我在那個當下是同時跟我父親掉下淚來。那一份感受,我這一生感覺離我父親最近,感覺到一個女兒二十多歲,多少的歲月、多少的精神、多少的擔憂,孩子好不容易長大了,也有了學問,有了好的工作,又找了好的伴侶,這樣的辛勞總算感覺到一絲毫的欣慰。而對女兒的這一份關懷會不會就此停止?很有可能往後不只關心女兒,還會關心女兒的家庭、關心女兒的下一代,體會到父親堅強臂膀的背後有這麼多的承擔。我在內心告訴自己,這一輩子報父母的恩都來不及了,絕對不能再講一句讓父母傷心難受的話語,應該從此以後一言一行都能令父母生歡喜心,我們能這麼做,你往後的人生會覺得活得很踏實。一個人每天活在知恩報恩當中,這樣的人生很有味道,很心安。

       當我們跟孩子講到懷胎、生育、養育的辛苦,很多學生、小孩都會掉眼淚,我們跟小朋友提到,哭有沒有用?我們要把這一份感動化成孝行來回報父母的恩德,而孝行如何落實,就是把《弟子規》上的每一條都做到,這就是盡孝,學生帶著這一份感動開始學習。我們會將《弟子規》每一句開顯給孩子了解,進一步引導如何落實在生活當中。接著,教孝就應該與生活結合,當學習與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他會不會沒有興趣?會不會?不會,他會用得很高興,他覺得學問是活的不是死的。

       有一個小孩他學了第一節課回去跟他母親提到,他說母親,妳對我的恩很大,在講的當中這個孩子還跪了下來,又跟他母親說:媽媽,以後我要多幫妳幹活、幫妳洗腳。這個母親到幼兒園去講這一段的時候,自己都邊講邊流淚。後來她的孩子學了一句「父母呼,應勿緩」,學完以後回去就跟他媽說了,他說:媽,妳叫我一下。他媽說:沒事叫你幹嘛?他說:媽,妳就叫我一下嘛。他媽媽就叫了他的名字,他馬上就跑過去跟他媽鞠一個躬,媽媽,有什麼事嗎?他媽說沒啥事。跟生活結合,他馬上就用上去了。

       我們會引導小孩,父母呼,父母叫你的時候你怎麼應?學生都怎麼回答?幹啥,我在看電視,幹嘛。我們跟學生問,你敢不敢對老師這麼講?小朋友說不敢。孩子為什麼不敢?這個叫欺善怕惡,有沒有?老不老實?學到虛偽,學到陽奉陰違,慘了。諸位朋友,《弟子規》每一句話都直接影響他的心性,不要小看任何一句,學不好心性就歪掉了,對啊。不敢對老師講是怕老師扣他的分數,是怕老師罵他、教訓他,我們從這裡了解到孩子的態度偏差了。引導他知恩以後應該「父母呼,應勿緩」,要主動,不管你在做什麼事,走過去詢問父母,有什麼事要我幫忙嗎?

       好,「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們從生活當中去講解,每一個孩子馬上在聽的過程,他的腦海裡浮現的是什麼?是他的生活情境。很多小朋友,媽媽叫他去洗澡叫半天都叫不走,這小朋友不聽話,沒有做到孔老夫子的教誨,他就會想到我自己就是這樣。當他真正開始改變了,媽媽叫他,馬上去了,這個媽媽覺得怪怪的。當你覺得孩子有變化了,要不要把原因找出來?趕快打個電話給老師,這樣就能達到什麼效果?親師合作,這個效果特別好、特別省力。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當中,影響他最大的莫過於父母跟老師,父母跟老師同時用心,效果很顯著。

       我記得我到深圳去講課,我一走進去上《弟子規》,三月十六號,這一群孩子異口同聲,老師,《弟子規》我們學過了,我們都會背了。孩子在講這些話的時候腦袋都往上抬,一副不可一世。教育孩子慎於始,你不讓他了解讀經典真正目的在哪,不是傲慢,是長德行,德行不是用講的。我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大字:道。道德,我們要當一個有道德的人。道是會意字,右邊一個首,左邊一個辶部。我們看看辶部的字都有一種行進的狀態,你看進步的進就是辶部,代表要去力行、要去實踐。首先能把道德做出來的,能把《弟子規》做出來的,這才是有道德的人。諸位小朋友,《弟子規》哪一句話你做到了?這句話講完,小朋友本來頭抬得高高的,開始想「父母呼,應勿緩」,沒做到,「父母命,行勿懶」沒做到,頭就低下來了。小孩子你道理給他講清楚,他沒有不接受的,他心靈還很清澈,你講清楚他很服氣。不過這個效果在大人可能就不一定,大人可能「父母呼,應勿緩」沒做到,面子放不下。

       其中有一個孩子當天回去寫日記,第一句話講:蔡老師今天給我們上《弟子規》,蔡老師說《弟子規》是拿來做的,而不只是背而已。這個孩子能在他寫日記第一句話寫下來,代表他的印象怎麼樣?請問他這個印象會維持多久?你看你才花了多久,五分鐘、十分鐘,卻影響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這個孩子去參加一個活動,搖呼拉圈,有好幾個過關,過了關可以打勾,過了幾關以後有獎品。他在搖呼拉圈的時候還差二三個才合乎標準,守關的長輩說沒關係,拿過來我幫你勾,這個孩子馬上說不行,我要誠實。七歲。因為我們這一些為人處事的正確態度他已經放在心上。我們常常聽到這些孩子的故事都會覺得太值得了,我們在他們身上的付出太有價值。

       另外有一個小女孩回去以後,隔天到她父母的房前等待,父母一走出房門,這小女孩鞠了一個躬,爸爸媽媽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嗎?她爸爸馬上很驚訝。這個時候要不要摸摸女兒的頭,女兒,妳今天發燒了嗎?很多家長在反教育,沒有配合老師不打緊還破壞,有沒有?他還自以為幽默,真是頭殼壞掉,要敏感。她的父親聽完以後,馬上跟幼兒園打電話,昨天發生什麼事了?幼兒園就強調最近在上《弟子規》,一句一句讓孩子去領受、去落實。這樣的家長有敏感度,懂得跟老師密切配合。

       「父母命,行勿懶」,當你了解到孩子正在學習這些教誨,突然有一天你命令他,他以前不做,現在肯做了,趕快寫什麼?聯絡簿,把孩子的好表現告訴老師。老師馬上隔天在上課的時候說,我們班有一個同學真有孝心,要不要把名字講出來?不要,講了名字會驕傲。不講名字,好像一種無形的言語,你在講的時候眼睛就看著他,說這個孩子真乖。「過能改,歸於無」,一改以前的壞習慣,現在母親說什麼他都積極去幫忙,像這樣的學生老師特別喜歡,以後倍加關懷。講完以後,學生回去會不會加足馬力行孝?好話一句,做牛做馬都願意。好,我們今天的課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古筝培训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