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筝艺考 >一个语文老师的互联网+

一个语文老师的互联网+

2022-07-15 02:45:17

点击「一起学语文」即可关注

点此获取海量语文学习资源


导读

 

2015年,“互联网+”很火,“互联网+教育”更火。2016年,“在线教师1小时收入过万”的消息,更是让亿万人惊呆了。


创立于2013年的“一起学语文”,正是成长于中国的互联网教育风起云涌这两年,至今发展成为“互联网+教育”领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今天,我们用本平台微信公开课模式首创人猛师老徐的这篇《一个语文老师的互联网+》,与全体教育行业同仁,分享我们“一起学语文”的互联网教育观。

 

【作者简介】猛师老徐,全名徐宏庆,独立语文教师,八年K12教育从业经历,现专注互联网教育研究与实践。“一起学语文”专栏作者、课程讲师,高考作文微信公开课模式首创人,《高考作文从零开始》课程主讲人。微信号:hongkingxu


2015年,“互联网+”是一个无可非议的热词,此时此刻看到此文的人,一定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都受到它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个词在过去的一年,大大影响了我所从事的教育行业,也彻底改变了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职业生涯。

 

溯本逐源,我这个语文老师的“互联网+”之路,当从2013年说起。彼时,微信方兴未艾,出于好奇和尝新,我将自己关于高考作文的一些教学心得分享于微信,取其名曰“高考作文微信公开课”。当时的自己怎么也不可能料到,这个小小的尝试,和这两年的坚持,竟让我两年后的职业生涯瓶颈期里,找到了接下来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事业,而且是那么的确信,那么的笃定。

 

远离体制,做一个靠手艺吃饭的教书匠

 

大学毕业那年,中文系出身身怀记者梦的我,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一家教育机构,成为一个语文补习老师。每逢春节回家,亲友们问起职业,听说我是当老师的,一脸羡艳,因为老师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有堪比公务员的稳定的铁饭碗,有一年三个月的带薪假期。可当他们听说我只是个培训机构的补习老师,立马又转为一脸的疑惑:这么好的学历,为什么不找一份正经的工作?

 

这些年辅导的学生,曾有无数个这样问我:“老师,您教得这么好,为什么不去学校教呢?”面对这些单纯的孩子,我实在不忍心告诉他们,学校不是一个用教学实力评价老师的地方,而是一个论资排辈的地方,还是一个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地方,更是一个用青春熬资历,凭资历争地位还未必争得到的地方。天生反骨不爱受束缚的我,又怎会甘心过这种生活?

 

老师有一别称,叫做教书匠。所谓匠,就是靠自己手艺吃饭的人,手艺好,自然应当价码高,手艺不好,应当被淘汰。可我们的教育体制里,事实却并非如此,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靠同一本教案混日子尸位素餐的教师大有人在,追求合理报酬却被说成没有奉献精神甚至有违师德的也屡见不鲜。所以,在决定弃笔从教的那一刻,我毅然决然选择了走进市场化的教育培训行业,做一个凭手艺和实力吃饭的体制外教书匠,干得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心安理得。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更加确信当初的选择是对的,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搭载着信息工具,一个老师的个体价值可以被无限释放,一个教书匠的手艺可以凭借“互联网+”的力量,让自己活得潇洒自在有尊严。

 

用脚投票,结束被作为企业成本的职业生涯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我当初远离体制的选择,只是一种牵强的验证,那么,2015年离开教育机构成为一名独立的语文教师,则是我应势而为之举。

 

在一个行业做得越久,就越能看透这个行业的本质。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培训业里,纵然一个老师只要受学生青睐、被家长认可,就可以获得相对合理的报酬,但是一家教育机构作为一个企业,永远摆脱不了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在他们的眼里,老师只能是资源和成本,他们不会在乎一个老师在上课之外付出的精力和心血,也不会在乎你的这门课讲得多深、多精、多好,他们只会要求你在有限的时间里,上更多的课,给更多的学生上课。

 

对教育机构来说,老师的薪酬是成本,薪酬越高,意味着成本越高,利润越低。教育机构的老师能够创造价值的时间又只有极其有限的周末和节假日,一个老师在一个时间和空间里也只能给有限的学生上课。为了追求规模效应,机构会要求优秀老师自己超负荷上课的同时,还承担培养更多老师同时间在其他地点上课的义务,而这些不能直接给企业创造价值的新教师培训工作,没有也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现实回报。

 

为了降低招生营销成本,教育机构不会去考虑学生的真正需求,不会在意需要补什么课,不会去评估学生需要补多久的课,他们恨不得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机构里从小学补课到高中,恨不得学生周末两天全天候在这里补课。所以,诸如续报率、转介绍率这样的考核标准,就压到了这个行业老师的身上,让老师有时候不得不昧着良心从业,把学生也许几分钟答疑就能解决的需求,愣是放大成需要补习一年甚至更久的课程。

 

承受着体力、精力和精神的巨大压力,这个行业老师的流动成为常态,但有别于其他行业,这个行业干得越久,越难改行,从一家机构跳槽到另一家机构,并不会带来回报的提升,因为无论哪家机构,老师在他们眼里的价值,都是那有限的上课时间。

 

这些都是教育培训行业老师在工作几年之后,终究会面临的瓶颈。2015年,我作为这个行业老师的一员,遭遇了职业生涯里前所未有的瓶颈。然而,幸运的是,自两年前开始的高考作文微信公开课,让我有了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来用脚投票,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供职了多年教育机构,摆脱被作为企业运作成本来算计的命运。

 

教育,未必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上课

 

一门微信公开课,几十篇文章,让我逐渐成了一个“名声在外”的语文老师,微信的便捷又让我离每一个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很近。学生遇到疑惑,会礼貌地来请这千里之外的徐老师帮忙看看;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会带着信任来咨询这个素未谋面的徐老师该怎么办;老师遇到新政策,会因为认可而来问这个非名师、非专家的徐老师一声怎么看。

 

辞职后的这半年,除了偶尔给学生上几节辅导课,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设计、写作、分享这门公开课,和围绕这门课的各种答疑。虽然这些工作分文未取,但很多的事情的价值都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更何况,谁说教育的买卖就一定是单位时间的上课而收取课时费呢?

 

也许是因为自带流量的缘故,这半年经常收到各种教育机构和新兴的教育O2O平台的橄榄枝,无论他们承诺的课时费多高、补贴多丰厚,我都婉拒了。理由很简单,这个行业干了这么多年,累了,我再也不想用单位工作时间来衡量我工作的价值,再也不想让自己的工作一直处于一种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上课的线性重复之中。

 

互联网的视野下,教育可以是一款产品

 

2015年,之所以那么坚决地离开了供职多年的教育机构,而且拒绝所有其他机构和O2O平台的邀请,除了从业多年身心俱疲不想再把这样的工作和生活继续下去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找到了自认为可以一试的互联网教育,一种不再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上课的教育工作。

 

互联网视野下的教育产品,不是把线下的课程录像搬到互联网上让用户学习,也不是用互联网打破地域和空间限制,把实体教室变成虚拟教室,更不是用互联网去中介让老师和学生对接的O2O平台。这几者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上课的限制,但是这些依然是线下教育的思维模式,不过是机构或者平台凭借互联网的力量,更有效地利用教师有限的时间资源罢了。任何把时间作为核心资源的教育运作方式,都算不上真正的互联网教育。那么真正的互联网教育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子?我认为,至少应该有以下这些特点或要求。

 

1、解决更多用户的学习需求

 

无论是学习兴趣的引导,还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又或者学习能力的训练,教育尤其是K12教育,用户的终极需求是学习效果,也就是提高成绩。服务K12的教育,用户的目标是标准化的,就是应试升学,一个区域内学生考一样的卷子,以同样的标准评卷。但是,即使是标准化的目标,学生用户的个体需求又有极大的不同,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资和后天学习程度、学习习惯都不一样。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学校有竞赛班、实验班和平行班之分,在培训机构里有状元班、提高班和巩固班之别,价格高昂的一对一辅导,正是诞生于这样有差别的用户需求。

 

互联网的环境下,教学服务的提供者面对的用户是成千上万而且不确定的,不可能主动对用户进行分班,更不可能以极低的资源利用率对用户进行一对一辅导。那么,一个真正的互联网教育教学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只有把更多用户的不同需求考虑在其中,才能真正形成产品势能。

 

比如高考作文,满分60分或者70分,所有的学生目标是一样的,都是尽可能得到更高的分数,但具体到每个学生,需求又不尽相同:有的不会审题,屡屡偏题跑题;有的审题基本能搞定,但一写起来就思路全无、言之无物;有的本已有一定水平,希望学到更高级的写作思路、更有文采的语言表达……基于这么多不同需求的考虑,综合了这些年我在这个领域的实践和沉淀,我把《高考作文从零开始》设计成一门覆盖到审题、行文、语言方方面面的庞大课程,尽可能照顾到更多用户的需求,为每类学生在他们现有水平之上,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写作训练路径。

 

2、实现碎片化与系统化相统一

 

屏读的时代,碎片化的阅读和信息输入已然具有不可抵挡之势,无论我们主观上选择接受还是排斥,知识和信息都在以碎片的方式流动着。教育的本质就是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基于互联网屏读的教育教学产品,自当顺应这样的趋势,才能真正走向更多的用户。

 

然而,碎片化的信息传递和接受,却与百年来以结构主义思维方式为根基的学科知识天然对抗,无论互联网至今对人类阅读和学习方式有多大影响,短期内是不可能撼动以整体性、系统化为根本的学科知识大厦,碎片化的阅读和学习,也不可能在十几年、几十年内夺取知识教育的话语权。换言之,以碎片化为特色的互联网学习,和以系统化为根基的教育,是相互矛盾冲突的。

 

这组天然存在的矛盾决定了,互联网的教育产品,如果既要走近更多用户,又要保留教育的本质和起到真正知识传授的效果,那么一定要在碎片化和系统化之间实现一个平衡。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把《高考作文从零开始》设计成一门“系统化集成,碎片化输出”的课程。课程的设计是系统化的,整个课程可以画出一个清晰明确、有干有支的结构图。但课程的对外输出,没有以“章”、“讲”、“节”、“点”这样的结构来呈现,而是直接以“节”为单位,标上数字序号,整个课程在形式上呈现出扁平的结构。每“节”课可以是碎片化的独立存在,当把所有的“节”放在一起,又可以变成一门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课程。

 

3、提供低代价的完整产品体验

 

互联网发展至今,产品供用户免费使用已经成为一个常识,产品运营商的盈利只能着眼于产品基础功能之外的增值服务。现在的游戏运营商基本都在按照这个逻辑生存,用户可以在不付一分钱费用的情况下玩得很好,也可以付费玩,付费的自然有付费的特权。

 

相比游戏产品,教育产品的互联网化进程,则相去胜远。现在的互联网教育产品,大多采用的方式是试学免费,正式学付费,或者前几次课程免费,全部课程付费。这样的做法,充其量是产品的营销行为,这样的产品也算不得真正的互联网产品,因为它们没有提供完整的产品体验,没有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该有的免费的基础功能。游戏产品里,用户在同一游戏规则下产生多种需求,通过付费满足需求让运营商得以盈利,而教育这个需求本就是千差万别的领域,为什么就没有具备完整基础功能和服务增值功能的产品呢?

 

出于这些思考,我的《高考作文从零开始》至今是一门免费的课程:冒着被抄袭、盗版的风险一直在免费分享原创的课程内容,免费给用户就课程内容的答疑,免费给学生的课程作业点评。我做这些,并不是希望用户能来上我的线下课,付高昂的课时费,而是希望这门课成为一门完整的、具有一门课程该有的基础功能的互联网产品。而在教育这个需求千差万别的领域,在产品基础功能之上的增值服务盈利,是迟早水到渠成的事情。

 

4、持续的升级与迭代

 

更新、升级、迭代,是互联网产品的常态,没有一个产品一出来就是完美的,任何好的互联网产品都是经过一次又一次升级迭代而来的,并且还仍处在持续的迭代中。一个再有工匠精神的产品开发者,设计出自认为再完美的产品,也未必能一出来就完美解决千千万万用户不能确定、无法预知的差异无穷的需求。

 

教育产品亦是如此,一个再有经验、再会讲课的老师,当学生数通过互联网变成千倍万倍的时候,那些经验和能力未必就能奏效了。所以,互联网的教育产品,一定是在互联网的变化环境里,经用户体验后,发现产品的问题和不足,用持续的升级迭代,让产品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我的《高考作文从零开始》课程,看上去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完整课程,但是它最初只是几篇分析优秀作文的分享文章,经历了两年的迭代,才有了今天的样子,并且它还有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足,未来,它还会以继续升级迭代。

 

一个语文老师的互联网教育理想

 

说完了我对互联网教育的理解、思考与理想,也就说完了2015年我这个语文老师的“互联网+”之路。

 

2015年,我离开曾经赖以生存的传统的教育培训行业,成了一个不再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上课的语文老师,和一个互联网教育的尝试者。

 

怀想未来,我不希望被人尊称为“名师”、“专家”,只愿我的课程、我的产品能够走近更多的用户,帮更多的学生实现提高成绩的诉求。


相关链接扫描下方二维码,学习猛师老徐微信公开课《高考作文从零开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古筝培训联盟